學科建設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學術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2022年)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16日 17:26    作者:    來源:    點擊率:

授權學科

(類别)

名稱:機械工程

代碼:0802

授權級别

R

2023 8月 18日

一、 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1.學科方向布局

機械工程學科源于1952年機械工業部在太原重型機械學院設立的機械制造專業。為山西省“133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擁有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予權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立6個二級學科、5個本科專業,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國家管理的專業點”和“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科依托冶金機械、起重運輸機械、流體傳動控制、工程與礦山機械、重載機器人及其智能化特色與優勢學科方向,始終瞄準重型制造裝備領域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化、産業化瓶頸的技術突破開展研究,已成為支撐國家和區域裝備行業的優勢重點學科,在重型機械行業享有盛譽。

2.師資引育

目前學科打造4個以國内外知名學者、高水平中青年學術骨幹為支撐的科研教學團隊。學科帶頭人馬立峰教授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同時聘任黃慶學院士為特聘教授。學科目前共有“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山西省新興産業領軍人才”8人、“三晉學者”1人、柔性引進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引進高端人才11人。

3.平台建設

學科現擁有省部共建協同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團隊和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等22個科研教學平台。近兩年新增山西省重大裝備液壓基礎元件與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車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車輛院士工作站、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技術與系統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4.人才培養及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學科以培養“政治過硬,技術一流”的重載裝備基礎研究、設計制造人才為目标,形成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思維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機自和機電專業以一本B級招生;研究生生源主要為國内高校和企、事業單位。

5.主要成果

近2年承擔國家級項目13項,其他省市、企業項目245項,總經費近億元。獲省部級科技獎10項、教學成果獎6項,“三類高質量論文”200餘篇、授權專利150項,專著和國家規劃教材17部,多部教材被清華大學等國内高校大覆蓋面采用。

二、 目标與标準

(一) 培養目标本學位點培養研究生的目标定位

本學位點以培養“政治過硬,技術一流”的重型裝備基礎研究與設計制造人才為目标,不斷深入推進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改革。圍繞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大技術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本學位點構建了産學研用協同參與、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協同培養體系,形成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思維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學位點培養研究生具備探索真理、刻苦鑽研、勇于創新、勤于實踐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具有在機械工程實踐中勇于質疑、善于發觀、探索規律、科學總結等學術素養;使學生能獨立地從事本學科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并具有一定的工程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的成果。

(二) 學位标準符合本學科特點,與本單位辦學定位及特色相一緻的學位授予質量标準的制定及執行情況

1、基本知識及結構

掌握紮實的基礎知識,包括:高等代數、矩陣理論、随機過程與排隊論、計算機方法、應用泛函分析、數值分析、優化理論與方法數學知識及相關物理知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自然辯證法、信息檢索、知識産權、外語、管理與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識。

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包括:現代設計類知識,含機械原理、結構、精度、形體及可靠性等方面的現代設計理論及設計方法;制造工藝、設備及制造自動化類知識,含材料、工藝方法、工藝裝備、工藝過程及其裝備自動化等;工藝實施及裝備運行的控制類知識,含現代控制工程,機、電、流體傳動及自動化技術,工藝過程或裝備的數字控制技術等;産品及裝備的測試、實驗及評價類知識,含測試技術、實(試)驗設計、狀态控制、故障診斷、工藝及質量參數檢測評價和标準化技術等;制造系統及企業的管理類知識,含工業工程、制造企業信息化、企業管理、技術經濟等。

2、基本素質和能力

1.學術素質

熱愛機械工程科學與技術的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鑽研、勇于創新、勤于實踐的精神和追求卓越的信念;具有在機械工程實踐中勇于質疑、善于發觀、探索規律、科學總結等學術素養;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嚴謹的治學态度、良好的團隊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良好的知識産權意識。能夠正确處理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也能正确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2.學術道德

遵守國家、學位授予單位等相關的法律和規章制度,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工程倫理;遵守學術道德規範,誠實守信,學風嚴謹,尊重他人的知識産權,杜絕抄襲和剽竊、僞造與篡改等學術不端行為。

3.學位論文要求

進行科學研究與撰寫學位論文,是對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訓練、培養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獲得博士學位的重要依據之一。研究生在學期間一般要用3-4年時間完成學位論文。學位論文是綜合衡量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術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論文中期檢查、學位論文預答辯、論文答辯資格審查等,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

(1)文獻綜述與開題報告

學位論文開題應在了解本研究領域國内外的研究現狀、發展動态的基礎上确定論文題目,要體現學科領域的前沿性和先進性。開題報告應在第3-4學期末完成。

論文開題報告内容應包含文獻綜述、論文選題及其意義、主要研究内容、技術路線、預期成果及可能的創新點等,同時要求研究生在論文開題時針對論文選題單獨提交一份全面詳細的文獻綜述報告。開題報告在學科範圍内相對集中、公開地進行,并由以研究生導師為主體組成的考核小組評審。開題報告會應吸收有關導師和研究生參加,跨學科的論文選題應聘請相關學科的導師參加。若學位論文課題有重大變動,則應重做開題報告,以保證課題的前沿性和創新性。評審通過的開題報告,由學院存檔備查。

(2)論文中期檢查

學位論文中期檢查一般應在第六學期進行,各學科應組織考查小組,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和必修環節完成情況、綜合能力、論文工作進展情況等進行全面考查。中期檢查結束後,填寫《研究生論文中期檢查表》,由學院存檔備查。

(3)學位論文的撰寫

研究生學位論文應在導師和指導小組的指導下,由學生獨立完成。

學位論文撰寫是研究生培養過程的基本訓練之一,必須按照規範認真執行,具體要求見《澳门新浦新京娱乐研究生學位論文格式的統一要求》。

研究生導師應對論文質量嚴格把關,不符合要求者不能申請預答辯。

(4)預答辯制度

預答辯的目的在于進一步修改、完善學位論文。研究生完成學位論文初稿後,經導師審核認為符合要求的,要進行學位論文的預答辯。學位論文預答辯通過後,研究生要根據預答辯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進行修改,并經導師審核同意後方可申請學位論文評審。

(5)研究生申請論文送審的資格審查

申請論文送審的基本條件:

1)修完所規定的學分要求;

2)完成論文開題;

3)完成論文中期檢查;

4)滿足學術論文發表與科研成果要求;

5)通過學位論文的預答辯;

6)通過學位論文撰寫規範審查及學術不端行為的檢測。

7)學位論文的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評審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監控環節,為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在通過論文預答辯後,其學位論文須根據《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盲評工作暫行辦法》的要求進行專家匿名評審,且必須在收到匿名評審結果并通知本人根據評審意見修改後方可安排答辯。

學位論文的答辯按照《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組織博士學位論文的答辯。

4.成果基本要求

博士研究生從入學到申請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之前,須在核心刊物(不含增刊、專刊、特刊)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3篇及以上,且至少有1篇被SCI收錄。核心刊物包括國家權威期刊,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錄源刊。除此之外,同時還須具備如下條件之一:

1.1篇及以上論文被EI或SCI收錄;

2.獲得與學位論文相關的授權發明專利1項(本人第一名或導師為第一名、本人第二名);

3.(一)獲得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省部級科技成果二等及以上獎勵1項(本人排名第一或導師排名第一、本人排名前四)。

(二)列入統計範圍的學術論文必須以澳门新浦新京娱乐為第一署名單位發表,且博士研究生須為第一作者。

(三)論文發表時間必須在博士研究生入學後至申請答辯之前。

(四)學術論文必須在期刊正式發表(含網上在線on line),

被SCI、EI收錄的期刊論文須持有情報檢索機構開具的收錄證明;

發明專利和科研成果獎的認定以證書原件為準。

(五)申請提前畢業答辯的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成果應滿足如下最低要求之一,并滿足學位授權點學科所屬學院對博士研究生相關科研成果的要求。

1.發表SCI(一區、二區)收錄論文2篇(不含增刊、專刊、特刊論文),并持有檢索證明;

2.滿足以上基本條件 1、2、3、4,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或省部級10萬元以上科研項目1項。

三、 基本條件

(一) 培養方向本學位點的主要培養方向簡介

表1 本學位點主要培養方向

學科方向名稱

主要研究領域、特色與優勢

機械設計及理論(礦冶裝備設計理論與技術

圍繞冶金、礦山以及軌道交通領域重大裝備設計及綠色化、智能化發展需求,研究先進金屬精密成形工藝與裝備及其控制技術、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與智能機器人技術、軌道交通裝備及關鍵基礎件新技術和大型礦山資源與環境裝備及其智能化技術,開展基礎理論、技術研究,産業化推廣以及人才培養,擁有冶金設備設計理論與技術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技術與系統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等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創新平台,旨在打造世界一流的礦山、冶金裝備設計研發基地、體系完整的重型機械裝備技術學科群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基地,成為高校提升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的改革特區,引領我國高端礦山和冶金機械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機械設計及理論(智能物流工程裝備與技術)

本方向以國家級特色專業——起重運輸機械專業方向為基礎,與國内重型機械大型骨幹企業和研究院所有密切的合作,具有鮮明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深厚的行業背景和良好的産學研用協同創新基礎。研究所擁有“智能物料搬運裝備”山西省科技創新重點團隊、智能物流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山西省物料倉儲與裝卸輸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團隊與平台,在起重運輸機械和工業車輛成套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行業聲譽。研究所主要從事起重運輸機械、工業車輛及相關領域成套技術研究;物流系統與裝備的智能化、綠色環保研究;特種設備安全與壽命評估分析等,包括産品開發、關鍵技術研究,結構設計計算、主要零部件開發與設計。

機械電子工程(智能制造)

本方向主要圍繞重大裝備制造的新工藝及其電液智能控制方向開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結合山西地方經濟特色,面向重大裝備核心基礎零部件智能制造工藝和多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同時在電液控制裝備方向圍繞伺服控制、協同控制、智能控制等領域開展研究。本研究方向将傳統控制與人工智能相融合,從部件加工到電液系統逐漸創成具有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智能控制理論與應用技術。該方向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餘項,省級項目40餘項,企業重大需求50餘項,幫助企業攻克30多項技術難關,為企業創造了巨大經濟效益。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項,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發表SCI/EI高水平論文160餘篇,撰寫專著4部,授權專利70餘項,出版編著/教材6部。

車輛工程

(工程機械與現代車輛設計理論及技術)

以工程機械主機、現代專用車輛和工程車輛作為研究對象,以設計參數與性能參數為中心的産品數字化和整機運行的智能化控制為研究目标,關注工程機械自主作業控制技術、NVH技術、能量管理技術等,着力研究集機械、液壓與液力、電力電子、信息傳感與智能控制等多學科融合交叉技術。關注整車各系統的匹配優化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新技術。着力研究新能源工程車輛的關鍵零部件及整車輕量化技術、多電機驅動系統的機電耦合特性及其協同控制策略與集成技術

(二) 師資隊伍各培養方向帶頭人與學術骨幹、主要師資隊伍情況

(1)各培養方向帶頭人

近幾年來,學科全面實施高層次人才建設工程,整合優勢力量,培養和引進具有國際視野、把控科學前沿、助力和領軍學科發展的優秀青年博士、企業高級工程師、高層次學科帶頭人。合力打造了4個以高水平學術帶頭人、中青年學術骨幹為支撐,有國内外知名學者加盟或合作,創新意識強、長期穩定的科研教學團隊。

方向一 學術帶頭人:

馬立峰,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大型冶金成套裝備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兼任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理事、中國工程機械協會雙碳分會副理事長、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技術與系統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等。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5項,山西省重大專項、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專項等29項,授權發明專利36項(其中美國專利5項),出版專著2部,SCI收錄論文52篇。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中國冶金青年獎科技獎和中國好設計金獎。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山西省“三晉青年學者”計劃、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拟承擔冶金機械成套裝備與技術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指導工作。

方向二 學術帶頭人:

孟文俊,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綠色高效散料輸送裝備及其系統基礎理論與智慧化集成、物流裝備及其系統智能化和綠色工程機械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物流工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重型機械工業協會理事。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攻關項目2項,其他國家和省部級項目45項,橫向項目57項。發表高水平論文270篇,授權國際和國家發明專利39件,制定國家和行業标準16個,出版專著12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山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中國産學研合作創新獎1項。入選山西省教學名師、山西省新興産業領軍人才、山西省科教興晉突出貢獻獎專家。拟承擔起重輸送與工程機械裝備創新設計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指導工作。

方向三 學術帶頭人:

韓賀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大型設備多缸電液系統動态特性研究。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基金3項,主持山西省重點研發項目1項,完成企業橫向課題13項。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SCI/EI收錄12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完成科研項目鑒定2項,榮獲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山西省技術發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先後獲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青年優秀人才、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等多項榮譽稱号。成果應用于太原鋼鐵、山東鋼鐵、文豐鋼鐵等10餘家大型鋼鐵企業。拟承擔高品質基礎件設計與制造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指導工作。

方向四 學術帶頭人:

史青錄,工學博士,1965年4月出生,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設計理論與方法、機械與車輛系統動力學、計算機虛拟樣機技術等研究。出版專著《單鬥液壓挖掘機構造與設計》一部,主編教材《液壓挖掘機》一部,主持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寬軌電力機車關鍵技術及系統集成子項等項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主持開發了“液壓挖掘機綜合性能數字影像集成分析系統”,獲得系列軟件著作權5項,發表論文40餘篇。

2)主要師資隊伍情況

本學科現有專任教師134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42人,講師48人,博士學位教師100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90人。年齡結構和學緣結構合理,博士學位比例近74.6%。

本學位點特聘教授,原學科帶頭人黃慶學教授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學科帶頭人馬立峰教授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并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獲“冶金青年科技獎”、“中國重型機械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目前共有“山西省學術技術帶頭人”5人、“山西省新興産業領軍人才”8人、“三晉學者”1人、柔性引進雙聘院士2人,長江學者1人,引進高端人才11人。

2022年我院引進多名骨幹人才,為學科建設與團隊發展充入新鮮血液。積極完成了本學院校内博導、碩導以及校外兼職碩導的遴選工作,本年度新增博導2名,新增碩導14名,新增校外兼職碩導49名,為下一步機械專碩的企業導師配備奠定基礎,同時助力機械專博學位授權點的申報、促進學科發展。積極促進山西省科技專家信息表、陽泉科技專家信息表的收集和完善工作,助力我省和我校專家庫建設。

表2本學位點專任教師基本情況

專業技術職務

人數合計

25歲及以下

26至

35歲

36至

45歲

46至

60歲

61歲及以上

博士學位教師

碩士學位教師

博士導師人數

碩士導師人數

正高級

44

0

0

17

27

0

41

2

16

44

副高級

42

0

7

16

19

0

26

9

0

40

中級

48

0

23

22

3

0

33

16

0

6

其他

0

0

0

0

0

0

0

0

0

0

總計

134

0

30

55

49

0

100

27

16

90

表3本學位點專任教師基本情況

起重運輸機械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1

韓剛

60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2

李宏娟

43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2

王全偉

40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3

甯少慧

4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3

秦義校

60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4

周利東

43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4

範小甯

5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5

董青

3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5

楊恒

4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6

文豪

61

碩士研究生

教授

6

李淑君

48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7

高崇仁

59

碩士研究生

教授

7

戚其松

36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8

趙曉霞

3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8

姚峰林

45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9

趙科淵

31

博士研究生

講師

9

孫曉霞

44

博士研究生

教授

20

王志武

36

博士研究生

講師

10

楊明亮

47

博士研究生

教授

21

孟文俊

60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1

姚豔萍

46

博士研究生

教授

22

王文浩

47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冶金機械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23

馬立峰

46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2

江連運

3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24

杜曉鐘

4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3

周研

40

博士研究生

講師

25

楊霞

41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4

馬自勇

36

博士研究生

講師

26

周存龍

5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5

甯方坤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27

趙春江

4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6

支晨琛

3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28

王榮軍

4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37

胡文莉

36

博士研究生

講師

29

賈偉濤

37

博士研究生

講師

38

李昊澤

36

博士研究生

教授

30

牛勇

4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39

鄒景峰

30

博士研究生

講師

31

姬亞鋒

37

博士研究生

教授

40

蔡志輝

3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礦山機械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41

王志霞

46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46

王朝華

30

博士研究生

講師

42

張宏

53

博士研究生

教授

47

李愛峰

58

大學本科

其他正高級

43

燕碧娟

4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48

高翔宇

33

博士研究生

講師

44

闫紅紅

45

博士研究生

教授

49

楊小霞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45

寇保福

44

博士研究生

教授

50

劉鵬濤

3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機械制造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51

張平寬

5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58

蘭國生

48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52

杜娟

4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59

韓建華

46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53

溫淑花

5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60

代佳

41

碩士研究生

講師

54

王友利

4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61

馬國紅

36

博士研究生

講師

55

郝建軍

51

碩士研究生

講師

62

王琛

37

博士研究生

講師

56

陳峙

4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63

劉佩傑

31

博士研究生

講師

57

闫獻國

60

博士研究生

教授

流體傳動與控制專業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64

魏聰梅

60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71

武永紅

50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65

劉志奇

51

博士研究生

教授

72

馬麗楠

41

碩士研究生

講師

66

席景翠

59

大學本科

副教授

73

仉志強

41

博士研究生

教授

67

劉宣佐

33

博士研究生

講師

74

韓賀永

41

博士研究生

教授

68

李林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75

任水利

35

博士研究生

講師

69

安高成

48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76

邊斌

37

博士研究生

講師

70

孔屹剛

47

博士研究生

教授

機器人工程專業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77

渠曉剛

43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82

田雅琴

47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78

楊瑞剛

4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83

郭瑞

33

博士研究生

講師

79

張延軍

41

博士研究生

教授

84

袁祥

37

博士研究生

講師

80

李萍

60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85

鄧高旭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81

朱豔春

41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86

牛雪梅

52

大學本科

副教授

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87

李海虹

45

博士研究生

教授

93

胡增嵘

5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88

郭宏

4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94

王南山

37

博士研究生

講師

89

陳永會

47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95

白峭峰

35

博士研究生

其他中級

90

劉暢

49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96

張學良

5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91

沈晉君

52

碩士研究生

講師

97

郭曉凱

34

博士研究生

講師

92

張帥

42

碩士研究生

講師

工程機械方向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98

智晉甯

49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03

要志斌

42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99

史青錄

58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04

章新

42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00

王愛紅

50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05

孫小娟

38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01

李捷

58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06

任亞峰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102

董洪全

44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工業設計專業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107

範婷

41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11

陸軍

43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08

範沁紅

46

博士研究生

教授

112

孫長春

48

大學本科

講師

109

田保珍

45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13

辛運勝

36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10

張姝娴

38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14

張鵬翀

45

碩士研究生

中級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115

張志鴻

51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20

常争豔

43

博士研究生

講師

116

張陽

36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21

董科

45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17

朱建儒

59

碩士研究生

副教授

122

銀明

43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18

張華君

45

博士研究生

副教授

123

闫建新

57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19

嶽一領

51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24

紀玉祥

46

碩士研究生

講師

工程圖學教研室教師列表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序号

姓名

年齡

學位

職稱

125

薛愛文

55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30

陳媛媛

32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26

張敬芳

55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31

郝坤孝

60

大學本科

副教授

127

武學峰

44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32

石慧婷

31

博士研究生

講師

128

高英

44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33

趙瑞豪

32

博士研究生

講師

129

王鵬錦

45

碩士研究生

講師

134

王娜

35

博士研究生

講師

(三) 科學研究本學位點1年來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項目以及在研項目情況

主要科研項目以及在研項目情況:

全年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1項,經費432萬(其中青年基金8項,面上基金3項),參加國家重點項目(子課題)1項;獲批中央軍委科技委基礎加強計劃重點基礎研究項目(子任務)2項;獲批山西省重點研發項目3項,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0項,獲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2項,獲批平台2項“高效線邊物流系統及其裝備省技術創新中心”(100萬元)、“山西省新能源車輛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批省級教改項目6項,省級研究生創新項目10項(博士3項、碩士7項)。

科研項目經費總額:全年進款5257萬元(縱向項目進款近2545萬元,橫向科研進款1712萬)。

表4本學位點科研項目及經費情況

年度

縱向項目

橫向項目

其他進款

總計

數量

(項)

經費

(萬元)

數量

(項)

經費

(萬元)

經費

(萬元)

數量

(項)

經費

(萬元)

2022

65

2545

69

1712

1000

114

5257

科研成果:

全年新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7項,授權92項;國際專利申請1項,授權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1項,授權11項;發表論文共計200篇,TOP級别(1、2區)共11篇【1篇1區、10篇2區】,其中SCI收錄論文73篇,EI收錄論文21篇,其他論文106篇;專著、标準和教材共計9部;軟著7部。

表5 發表論文和獲批專利情況

年度

論文

專利

SCI收錄

EI收錄

其他

合計

國際專利

國家發明專利

實用新型

軟著

合計

2022

73

21

106

200

1

92

11

7

111

科研獲獎:2022年度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225MN卧式鋁擠壓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黃志權等)、《高品質管棒材精密斜輥矯直工藝理論與裝備研發及應用》(馬立東等),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薄壁合金管精密滾珠旋壓工藝與裝備研發》(趙春江等);獲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合作一等獎1項《聯合開發熱軋闆帶闆形及表面質量調優控制關鍵技術》(周存龍等);獲國家級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高精度管棒材斜輥矯直理論、工藝與裝備開發及其應用》(馬立東)、《大承重比高速滾珠軸承延壽設計技術與新産品開發》(趙春江)、《φ114mm精密三輥熱軋管機組的研制、成套及應用》(王琛等);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傾斜帶式輸送機安全運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寇保福等);獲省部級山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優秀獎1項《滾切剪液壓系統位置-壓力控制研究》(韓賀永)。

表6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獎勵

序号

獎勵類别

獲獎

等級

獲獎成果名稱

獲獎人

年度

1

山西省科學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225MN卧式鋁擠壓成套裝備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黃志權等

2022

2

山西省科學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高品質管棒材精密斜輥矯直工藝理論與裝備研發及應用

馬立東等

2022

3

山西省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薄壁合金管精密滾珠旋壓工藝與裝備研發

趙春江等

2022

4

山西省科學技術獎合作獎

一等獎

聯合開發熱軋闆帶闆形及表面質量調優控制關鍵技術

周存龍等

2022

5

國家級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高精度管棒材斜輥矯直理論、工藝與裝備開發及其應用

馬立東

2022

6

國家級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大承重比高速滾珠軸承延壽設計技術與新産品開發

趙春江

2022

7

國家級機械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φ114mm精密三輥熱軋管機組的研制、成套及應用

王琛等

2022

8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獎

一等獎

傾斜帶式輸送機安全運行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寇保福等

2022

9

省部級山西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優秀獎

優秀獎

滾切剪液壓系統位置-壓力控制研究

韓賀永

2022

(四) 教學科研支撐條件本學位點支撐研究生學習、科研的平台情況

立足重型機械特色優勢、優化學科科研平台布局,獲批重型機械裝備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山西省冶金裝備中試基地、新能源院士工作站和山西省“重科博遠”大學生衆創空間。獲批山西省機器人系統中心、山西省新能源車輛工程中心、山西省重大裝備液壓基礎元件及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3個省級工程中心;智能物流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軌道交通輪軸系統山西省重點實驗室、抛、噴漿組合去除金屬闆帶表面氧化皮工藝研究與裝備開發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西省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智能倉儲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山西省軋鋼與礦山裝備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3項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新增重載裝備作業智能化技術與系統山西省重點實驗室。

2022年獲批“高效線邊物流系統及其裝備省技術創新中心”(晉科函【2022】2号)與“山西省新能源車輛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晉科函【2022】6号)等2個省級平台。結合學科發展,已申報“重型機械電液控制及健康管理省技術創新中心”、“黃河流域物流機械低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2個,已申報“山西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團隊”、“山西省科技創新團隊青年團隊”(參加答辯)、“綠色安全物料裝卸輸送裝備設計理論與工程應用”等團隊3個。

本學位點還擁有“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山西省冶金設備設計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重型機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金屬軋制精整裝備國家地方聯合建設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A類高校協同創新學院-太原重型機械裝備協同創新中心”、“機械實驗教學示範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山西省冶金裝備院士工作站”、“山西省現代軋制工程研究中心”、“冶金設備設計理論及技術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山西省物料倉儲與裝卸輸送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智能物流裝備山西省重點實驗室”和“山西省教育廳創新基地(重點)-太原重型機械裝備創新基地”等多個國家和省部級研發平台及人才培養基地。

2022年是澳门新浦新京娱乐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全面持續深入推進“133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和“工程教育認證”為重點,加快構建高質量高等教育體系,繼續推進高等教育“質量革命”,各項工作穩步前行的一年。獲批:省級現代産業學院——“高端工程機械及重型裝備智能化産業學院”;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

表7 2022年新增主要科研儀器設備列表

序号

設備名稱

數量

使用方向

1

工程機械與車輛結構動态試驗台

1

科研

2

金屬與礦石材料内部結構綜合檢測分析系統

1

科研

3

100KN中高頻動靜态軸向加載測試系統

1

科研

4

可逆六滾闆帶軋機動力系統

1

科研

5

可逆六滾闆帶軋機張力控制及檢測裝置

1

科研

6

多功能脈沖高電流裝置

1

科研

7

制動器試驗台

1

科研

8

工業機器人基礎示教平台

7

教學

9

狹縫式塗布機

1

科研

10

工程級桌面3D快速成型機UP300D

1

教學

11

電動分條機

1

科研

12

四驅傳動系統

1

教學

13

振動采集器

1

科研

14

工程級桌面3D快速成型機UP300

1

教學

15

紅外烘幹平闆塗布機

1

科研

16

真空靜置箱

1

科研

17

加速度傳感器

2

科研

18

數顯分度尺

1

科研

19

投影儀

1

科研

20

精密内阻測試儀HP-3563

1

科研

21

高溫馬弗爐

1

科研

22

精密内阻測試儀HK-3560

1

科研

23

逆變式氣動電焊機

1

科研

24

圓柱電池負極電焊機

1

科研

25

研華工礦機

1

科研

26

手動切片機

1

科研

27

馬弗爐

1

科研

28

傳聲器

1

科研

29

三爪卡盤

1

教學

30

投影儀

2

教學

31

雙極真空泵

2

科研

32

綜合測試儀

1

科研

33

8通道測試儀

2

科研

34

充放電老化儀

3

科研

35

防靜電桌子

4

科研

(五) 獎助體系本學位點研究生獎助體系的制度建設、獎助水平、覆蓋面等情況

本學位點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表彰和獎勵在思想品德、學業成績、科技創造、體育競賽、文藝活動、志願服務以及社會實踐等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及《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學生管理辦法》等有關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國家獎學金辦法以及澳门新浦新京娱乐獎學金管理辦法。

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嚴格依程序進行各項獎學金評定制度建設。本學位點成立專項獎助工作小組,規範化管理獎助學金全流程,同時分為優秀學生獎學金和單項獎學金,還有國家獎學金。碩士、博士研究生全覆蓋獎助貸困補等政策,及時修訂完善制度建設。保證全面覆蓋所有研究生,得到最終獎助權益。

表8主要獎助體系項目

項目名稱

金額/(元/人.年)

獎學金

國家獎學金

博士30000;碩士20000.

學業獎學金

博士:一等18000;二等10000;三等5000.

碩士:一等8000;二等6000;三等3000.

助學金

助學金

博士13000;碩士:6000.

助管

5000.

特殊困難救助金

因具體情況而定.

助學貸款

博士:11000;碩士8800.

論文獎

校獎學金

省優博15000;省優碩5000;

校優博3000;校優碩2000.

四、 人才培養

(一) 招生選拔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報考質量、錄取比例、錄取人數、生源結構情況,以及為保證生源質量采取的措施

圍繞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大技術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學科構建了産學研用協同參與、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協同培養體系,形成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思維創新“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生招生報考質量顯著提高。

2022年,研究生招生情況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在招生生源上也有質的提高,生源結構較為優秀。由于疫情原因,教育部在研究生招生上采用網絡複試方式進行,無法開展招生現場宣傳,但是學院利用一切網絡資源,在線上進行各種招生宣傳,制作網絡宣傳動态視頻、宣傳冊。在學院網站及公衆号發布招生宣傳,建立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官方招生調劑宣傳QQ群,及時有效的把握住考生報考本學位點。學院組織所有老師轉發微信、校友群及合作院校進行宣傳,效果顯著,同時招生老師全天24小時在線全面解答考生相關咨詢,考生及家長都對我院招生工作表示贊揚。利用多渠道工作平台,在微信上發布H5宣傳動态,學院網站及公衆号等網絡平台,定時定量發布招生宣傳工作,業務水平居全校第一。報考和調劑我院碩博研究生考生達1000人以上。

按照2022年的研究生招生指标我院為180人,本年度共錄取264名碩士、博士研究生。(一志願考生39人,調劑考生225人,博士12人)在此指标基數上多招了84人,此次超額完成招生計劃,一志願考生錄取率為14%;研究生招生計劃完成率為150%。

(二) 思政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開設、課程思政、研究生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生黨建工作等情況

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中,我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使命。構建了“三全育人五育并舉”圖譜化育人模式,努力為國家重型機械行業培養創新型人才。

1、聚焦思政内容深度,推動課程思政改革

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着力加強學生黨團文化、勵志引領、人文素養培養于一體的思政體系建設。形成課程思政和專業教學同向發力的全鍊條育人體系。梳理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實教學内容,加強教學管理,發揮專業課程學時多、學生重視的優勢,結合課程開展“工程倫理”教育,引導學生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紮根重機行業,為行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2、聚焦思政實踐強度,全力推進科創實踐

制定院級創新學分評定辦法,成立院級創新創業實踐中心,覆蓋全部專業方向成立八大創新團隊,統籌資源,以專業和科研實驗室及研究所工程項目為依托,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培育創新人才等方面建設具有示範效應的實踐平台。通過平台建設和機械科技文化節的開展,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多途徑提升育人實效。圍繞國家高端裝備技術人才需求,紮實推進重型裝備創新型人才培養。

3、聚焦思政引領力度,強化意識形态教育

以重大節日為契機,深入推進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态對師生的引領力。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和“安全教育在心間”等主題活動開展“機械繁星-榜樣的力量”系列活動,打造品牌,築牢思想陣地,提升思政工作實效。

4、聚焦思政育人高度,注重基層組織建設

積極探索和加強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有效模式,一方面,凝聚師生力量,探索博士研究生融入研究所教工黨支部新模式。在“混編型”支部建設的過程中,突出黨員導師的主導性和博士研究生的主體性,以研究生黨支部為平台,以重大項目和創新團隊為依托,建立師生黨支部新型管理機制,促進博士研究生參與教工黨支部協同共建。另外,按照研究生學科方向成立以研究所為單位的黨支部。

5、聚焦思政情懷溫度,加強思政隊伍建設

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着力抓好思政隊伍建設。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本學位點成立學科學位點辦公室,專職配備管理人員,班主任12人,輔導員4人。另外,聘請全國模範教師趙麗華教授等擔任學院思政導師,通過開展學術報告和思政講座等形式,提升教師素養,拓展學生視野。另外,實行老中青結合傳幫帶機制和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引導教師以“四有好老師”标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研究生各階段培養,加強思政隊伍建設,學院對師德标兵典型事迹進行專題報道,鼓勵教師在立德樹人和人才培養過程中加強師德修養,提升育人水平。

(三) 課程教學本學位點開設的核心課程及主講教師。課程教學質量和持續改進機制,教材建設情況

課程教學改革以“新工科”教育為引領,以研究生成才為目标,夯實專業基礎、拓展學術視野、 加強能力培養、注重科技創新。以修訂培養方案為切入點,以優化課程内容為着力點,通過頂層設計、項目驅動、示範引領,調動任課教師和研究生的積極性,全面推進研究生課程建設,持續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1、加強頂層設計,分類修訂培養方案

通過組織學科和行業專家共同讨論修訂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一步明确人才分類培養目标定位。學術學位以培養學術後備人才為目标,培養方案注重系統性和理論性,強調基礎知識的系統學習;專業學位以培養行業精英為目标,培養方案注重實用性和綜合性,增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2、創新教學模式,全面完善課程體系

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編寫的“研究生核心課程指南”為指導,組織修訂研究生課程大綱,優化課程教學内容,改進課程教學方式,全面完善課程體系。

3、理論聯系實際,形成科教相融機制

實行基于學科方向團隊的教學科研一體化組織形式,融合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于一體,破解長期制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科研脫節問題。學科方向團隊在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的同時,負責本學科課程群建設與研究生的培養,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彙到一線教學中,促進科研成果向教學内容轉化、科研方式向教學形态轉化,形成以高水平科研促進高質量教學的長效機制。

4、教學質量督導,校院兩級并重

完善校院兩級研究生培養環節督導檢查,通過組織檢查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環節,以評促建,完善課程教學評價監督體系。通過列席旁聽研究生開題、中期、預答辯、答辯等環節,加強對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監控。

表9 本學位點開設的核心課程及主講教師

課程名稱

授課學院

授課教師

振動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楊瑞剛

非線性有限元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秦義校、甯可、王文浩

優化理論與方法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董青、戚其松

流體力學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韓賀永

現代控制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郭宏

彈塑性力學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楊霞

機械可靠性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周利東

測試技術基礎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郭宏、李玉貴

車輛傳動理論與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智晉甯

車輛振動理論及應用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宋勇、孟傑

機器人控制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田雅琴

汽車可靠性工程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張喜清

視頻識别與圖像處理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張延軍

智能制造技術基礎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陳峙、闫獻國

計算機測控與信号分析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李海虹、王南山

摩擦學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李林、王軍、劉志奇

機械創新設計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戚其松、董青

機械系統故障診斷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姚峰林、甯少慧

機電系統設計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張延軍

液壓元件及系統可靠性設計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安高成

鋼結構設計理論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高有山、楊恒

現代數控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杜娟

阻尼減振降噪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李占龍、章新

計算機虛拟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史青錄、董洪全

現代制造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王友利

闆形與闆凸度控制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杜曉鐘

車輛安全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連晉毅

車輛測試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宋勇

現代軋制理論與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周存龍

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鄒景鋒、姬亞鋒、賈偉濤

特種設備安全與人機工程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文豪/王全偉

工業設計方法學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田保珍、辛運勝

傳感器及機器人視覺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郭宏

工業機器人集成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李海虹

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張延軍

離散元理論及應用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孫曉霞

汽車電驅動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要志斌

數字孿生技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劉佩傑

特種機器人設計及應用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袁祥

制造業知識工程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王友利

智慧物流與智慧供應鍊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渠曉剛

智能車間的大數據應用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陳峙、郭宏

智能設計(理論與方法)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渠曉剛

智能制造裝備及系統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王南山、王琛

學科前沿與研究方法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姚峰林、辛運勝、王效崗、江連運、張延軍、魏娜莎、董志強、智晉甯、史青錄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範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高有山、杜曉鐘

科技寫作實訓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戚其松、魏娜莎、董青、王娜、董志強、孫小娟、王愛紅、賈偉濤

英語論文寫作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

孫曉霞、高有山

(四) 導師指導導師隊伍的選聘、培訓、考核情況,導師指導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執行情況,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情況

本學位點在導師招生資格審核上下足功夫,積極組織老師開展資格審核工作,首先由院級初步進行導師遴選,符合文件要求的老師提出申請,按照文件制度規定和要求,學位點認真審核導師提交的資格審核材料,我院學位點審核後通過學院學位分委員會開會、投票并進行導師資格認定。本學位點将投票結果提交研究生院,由上一級單位進行審核、上會,最終确定導師選聘名單,公示文件後,由研究生院和學院各組織進行相關導師培訓及考核。

經過多年的管理與建設,學校、學院、學生三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體系基本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完善的監督考評機制。全院教師師德師風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在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過程中,推行教師簽訂師德承諾書,建立教師師德檔案。記錄教師接受師德教育、受表彰或獎懲等情況,作為師德考核的重要依據。樹立讓德高才博者得予頌揚,而望重;讓追求高尚者修有路徑,而奮發;讓品行欠佳者感受急迫,而覺悟;讓德劣才疏者自覺無言,而重生。充分發揮師德标兵的旗幟作用,引領和培養一批師德與專業技術同步提升的教師隊伍,把師德建設不斷推向新的高峰。

在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制度建設上,學校層面制定出台了關于建立健全博導崗位長效機制的實施辦法等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相關管理文件,研究生院結合學位點規劃與管理情況,制定了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實施細則。另外,每年工作重點放在定時進行博導資格審查工作,逐步加強博導崗位管理。

(五) 學術訓練研究生參與學術訓練及科教融合培養研究生成效,包括制度保證、經費支持等

緊緊圍繞“德為人之靈;智為人之魂;體為人之本;美為人之情;勞動成大業”的理念為重型機械行業培育高素質人才;使學生認識到“學術品德與人格品德互相促進”,做好科研為人民服務是人生價值的最好展現。

本學位點注重研究生的學術訓練,開展各式各樣的學術報告會、講座、學術沙龍等一系列活動。在此期間發表SCI、EI收錄論文6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70餘項。研究生在學習期間參與學科的一些重大科研項目,得到很好的鍛煉。

重視科教融合,助力培養研究生:如參與我國第一條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産權的寬厚闆柔性化軋制生産線研發、世界首台套全液壓金屬剪切設備的研制等,同時參與到同企業合作的重大科技攻關項目中,如與中信重工合作的“大型球磨機和破碎機腔型設計理論優化技術”攻關,與徐工合作的“國内首台75m3正鏟挖掘機研制”,與中聯重科合作的“世界最大噸位起重裝備結構可靠性與壽命設計”等,為重型機械行業培養了大量科技創新人才。此外,積極組織全國性的學科和行業競賽:全國大學生機械産品數字化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産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Mster、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物流技術大賽等。2022年“互聯網+”大賽省級獲獎3項,校級獲獎116項,各類學科競賽共計獲獎288項,其中國家級獎項70項,省部級獎項87項,校級獎項129項。

同時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健步走”、“太原國際馬拉松賽”、“心随我動家随我秀-寝室文化節”、“華北地區好設計獎選拔賽”、“大機械—大沙龍”、“研究生學術文化節”、“校園文化建設積極分子”等各項活動。學生強健體魄的同時,更懂得了勞動創造美,同時增強了創新和團隊協作能力。

在制度保證上面,按照相關文件精神,強化研究生制度保障體系,經過多年的管理與建設,學校、學院、學生三位一體的師德建設監督體系基本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完善的監督考評機制。

在經費支持方面,本學位點在省“1331”工程一流學科建設上,投入力度,學科經費充足,全面支持研究生科研經費。另外,導師也有相應的項目科研經費投入,給予研究生經費支持。

(六) 學術交流(研究生參與國際國内學術交流的基本情況

本學位點在國内外具有良好的學術聲譽,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單位、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理事長單位、物流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單位、以及多個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單位。本學科非常重視學術交流,通過主辦、協辦國内外學術會議來增進學術交往,擴大本學科的學術影響力。

近幾年來積極吸收國内外先進教育理念,為開拓研究生的國際視野,赴境外進行學術交流的學生明顯增多。在英國、日本、美國和馬來西亞等國家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彙報的同時還參觀了當地的一些知名大學,如日本東京大學、廣島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馬來西亞砂拉越大學等。由于疫情影響,近兩年的國際學術交流情況幾乎是線上進行,大部分在國内各個城市參加國際、國内學術交流活動。

(七) 論文質量(體現本學科特點的學位論文規範、評閱規則和核查辦法的制定及執行情況。本學位點學位論文在各類論文抽檢、評審中的情況和論文質量分析

本學科特點的學位論文規範、評閱規則和核查辦法的制定及執行情況較為規範,針對學位論文分類制訂不同學科或交叉學科的學位論文規範、評閱規則和核查辦法。嚴格學位論文答辯管理,細化規範答辯流程,提高問答質量,力戒答辯流于形式。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嚴格把關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寫作發表、學術水平和學術規範性。學位點成立督導組,通過督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強化本學位點學位論文的規範化,提高論文質量。

本學位點學位論文在各類論文抽檢、評審中都未出現過問題,因本學位點要求全部碩士、博士研究生全覆蓋盲審,學校抽檢盲審和學院全部盲審合格率為100%。

(八) 質量保證(培養全過程監控與質量保證、加強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強化指導教師質量管控責任、分流淘汰機制等情況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和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研究生教育教學全過程。

嚴抓培養全過程監控與質量保證

制定各類各層次研究生培養方案,做到培養環節設計合理,學制、學分和學術要求切實可行,關鍵環節考核标準和分流退出措施明确。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教學督導和研究生評教為輔的研究生教學評價機制,對研究生教學全過程和教學效果進行監督和評價。做好研究生入學教育,編發内容全面、規則詳實的研究生手冊并組織學習。完善和落實研究生分流退出機制,對不适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及早按照培養方案進行分流退出,做好學生分流退出服務工作,嚴格規範各類研究生學籍年限管理。

加強學位論文和學位授予管理

細分壓實導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學位評定分委員會等責任。本學位點成立研究生教學督導組,聘請專家、博導、教授作為督導檢查,嚴格把關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寫作發表、學術水平和學術規範性。同時加強導師管理,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嚴格進行學位論文答辯管理,細化規範答辯流程,提高問答質量,力戒答辯流于形式。學位點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招生、培養、學位授予等原始記錄收集、整理、歸檔制度,嚴格規範培養檔案管理,确保重要記錄的檔案留存全面及時、真實完整。

健全處置學術不端有效機制

健全宣傳、防範、預警、督查機制,完善學術不端行為預防與處置措施。将預防和處置學術不端工作納入學校教育督導範疇,将學術誠信管理與督導常态化,提高及時處理和應對學術不端事件的能力。對學術不端行為,堅持“零容忍”,根據情節輕重,依法依規給予黨紀政紀校紀處分和學術懲戒。完善導師和研究生申辯申訴處理機制與規則,暢通救濟渠道,維護正當權益。

(九) 學風建設(本學位點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開展情況,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情況

本學位點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教育開展相對應的培訓講座,因近兩年疫情影響,大部分線上組織進行培訓。按照學院部署安排,每學期在開學初,學院組織聘請各高校專家以及教授、博導進行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培訓講座,針對教師和研究生科學道德和學術規範等進行培訓,以及召開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培訓講座。每個月組織“人文素質報告”、“大機械—大沙龍”、“研究生學術文化節”、機械科技(學術)文化節系列學風活動、起重機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機器人創新大賽、成圖大賽等一系列相關講座、比賽和活動,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加強研究生學風建設。在學術不端行為上,我院研究生目前未出現此類情況,導師強化指導其科學道德,學院加強研究生學術規範教育。

(十) 管理服務(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研究生權益保障制度建立情況,在學研究生滿意度調查情況等

專職管理人員配備情況:本學位點成立學科學位點辦公室,專職配備管理人員,班主任12人,輔導員4人、學科管理人員2人、研究生管理人員4人。

研究生權益保障制度建立情況:澳门新浦新京娱乐研究生會是全院研究生在研究生生活中強力、可靠、可信的維權保障與力量。研究生會設立了權益維護工作郵箱,傾聽本院學子遇到的困難。以維護全院研究生的正當權益作為自身基本任務之一,不斷推進研究生權益維護工作體系化,完善維權反饋渠道,提高維權服務能力,有效解決研究生同學的具體困難。依托線上維權反饋渠道、定期權益座談會等途徑,為全院研究生進行權益維護服務工作,保障同學們在學期間的各類學生權益。

在校研究生滿意度調查情況:作為澳门新浦新京娱乐機械工程學科,在校研究生對于本學位點滿意度調查呈現較好趨勢,滿意度達90%。

(十一) 就業發展(本學位點畢業研究生的就業率、就業去向分析,用人單位意見反饋和畢業生發展質量調查情況

本學位點畢業研究生的就業情況較為良好,随着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重視,研究生招生規模逐年增加,我院研究生人數也随之增加。同時,因機械類受行業依托的特色,我院畢業生就業專業相關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并且畢業研究生從事制造業占比平穩。一方面與學院的學科特色、人才培養定位保持一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部分學生在就業時,專業依賴性比較普遍。

為全面分析我院就業研究生的具體狀況,對畢業從事、制造業其他行業、升學、待就業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由上圖可以看出,研究生從事制造業的人數逐年增加,我院研究生畢業從事制造業占比維持在75%左右。從事其他行業人數呈遞增趨勢,其中其他行業中以高等院校、事業單位為主;畢業生畢業後升學的比例遞減後趨于平緩,待就業所占比重與往年持平。

從畢業生就業單位性質看,事業單位所占比重有所上升。這可能受國企改革等因素的影響,體制内的工作也随之受到畢業生的青睐。畢業生受專業成長性和職業發展影響,選擇升學深造的畢業生未有明顯起伏。校招提供的就業崗位遠遠大于畢業生人數,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就業,我們對待就業畢業生進行了了解,其中部分學生準備繼續升學或備考,說明部分畢業生期望值過高,在之後的就業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進一步探索就業工作新思路,加大畢業生就業觀念的教育和引導。今年博士研究生就業單位全部落到高校,碩士研究生就業單位較為廣泛,到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三資企業工作較多,同時考博學生也逐年提升,還有部分參與自行創業,就業趨勢呈上升趨勢。

在用人單位意見反饋上,本學位點畢業生在各單位中呈現較好的評價,因專業基礎紮實,為人謙虛,踏實努力,秉承學校校訓“負重奮進、笃行求實”的精神,深得各用人單位喜歡。

根據第三方麥克斯關于澳门新浦新京娱乐應屆畢業生培養質量評價數據報告指出,2022屆畢業生滿意度高于80%。

五、 服務貢獻

(一) 科技進步(科研成果轉化、促進科技進步情況

本學位點研究方向具有顯著的行業特色,服務于重型機械行業發展,長期與國内高校、科研機構及鋼鐵企業,如華中數控、東北大學、中國二重、中色科技、陝西壓延等單位合作,完成了多項國家和地區重大項目。牽頭與江蘇省海安縣共同成立太原科大海安高端裝備及軌道交通研究院。雙方整合我校相關專業人才、科研和學科,依托海安地區裝備制造業技術優勢,以加速産業創新發展和區域轉型升級為導向,着力打造集高新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與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與培養、科技信息交流與政策咨詢于一體的産學研協同創新研究院。江蘇省海安縣共投入2100萬元運行和科研經費,用于學院重點科研成果轉化。

近年來,本學位點按照省委要求,聚焦制約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在高端裝備、新材料、關鍵基礎件等領域取得了突破,聯合太原重工國際首創研發出全液壓寬厚闆剪切機,開發全部産權的寬厚闆定制化軋制生産工藝及成套設備,聯合太原鋼鐵公司攻關0.02毫米“手撕鋼”産品,開發出一批新裝備、新産品,并成功實現轉化應用。目前圍繞高端基礎液壓元件的卡脖子難題,與中國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盾構機高壓大排量軸向柱塞泵國産化研究,與兵器集團447廠及甯波中意液壓馬達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國産化低溫擺線馬達,參與青海海西州首台套商業光熱發電液壓系統開發;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承擔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鎂合金新材料及其制備技術”等的研發課題;聯合太重集團、華中科技大學、中鐵集團等省内外優勢企業和高校,承擔了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高端液壓基礎元件”重點專項課題,面向高端裝備的智能化需求,承擔了“智能化高強寬厚闆精整線成套裝備”山西省科技重大專項、“智能機器人視覺環境感知”山西省關鍵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發專項項目。

拟在現有機器人專業加強重型裝備智能化和智慧綠色礦山裝備方面的科研和學生培養,機電工程專業面向智能傳感儀器方向培育,車輛工程專業增設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汽車方向,服務省産業人才需求和科學研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方向對接太重礦山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機械公司的人才和科研培育。強化校外本科生實習和研究生科研創新基地建設,提升學科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研究所立足重型裝備領域傳統優勢,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加快壯大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山西省加快14個産業集群發展要求,十四五期間,澳门新浦新京娱乐機械工程學科将聚焦“六新”突破,着力在軌道交通、智能煤機裝備、新材料制備技術、高端液壓基礎元件等産業領域展開技術攻關。

積極動員骨幹教師走出校園,與地方政府、産業行業相融合。2022年省人才辦科技博士團,委派我院兩名骨幹教師入職地方政府(渠小剛,長治市科技局副局長;李占龍,霍州市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延軍作為校級博士團,在推進校企合作、校内外交流、科級成果落地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社會反響好。

(二) 經濟發展(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情況

與太原重工、江蘇江海集團等單位在有色金屬加工方面開展合作,完成核電、國防特種金屬精整設備等重大項目研發工作,有利地支持了國家特種有色新材料研發,完成山鋼集團日照鋼廠4300mm全液壓滾切剪、中國寶武太鋼4300mm全液壓滾切剪等重大工程。

學科與浙江大學、長安大學、重慶紅江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内曲線液壓馬達内曲線減震降噪關鍵技術”項目,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太重集團等單位共同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面向特鋼棒材精整作業的機器人系統”、“大型軸類楔橫軋制機器人化生産線及其應用示範”等項目,促進了校際、校企交流,通過科技創新服務,提升了合作企業産品質量和生産效率,提高了學科在國内的影響力。

(三) 文化建設(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情況

本學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的使命。立足重型裝備領域傳統優勢,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加快壯大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山西省加快14個産業集群發展要求,十四五期間,澳门新浦新京娱乐将聚焦“六新”突破,着力在軌道交通、智能煤機裝備、新材料制備技術、高端液壓基礎元件等産業領域展開技術攻關,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根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着力加強學生黨團文化、勵志引領、人文素養 培養于一體的思政體系建設。以重大節日為契機,深入推進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題教育,加強社 會主義意識形态對師生的引領力。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和“安全教育在心間”等主題活動 開展“機械繁星-榜樣的力量”系列活動,打造品牌,築牢思想陣地,提升思政工作實效。同時學科形成課程思政和專業教學同向發力的全鍊條育人體系。梳理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實教學内容,加強教學管理,發揮專業課程學時多、學生重視的優勢,結合課程開展“工程倫理”教育,引導學生提高科學文化素養,紮根重機行業,為社會行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