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名稱 |
等級 |
時間 |
負責人/成員 |
軋鋼機械設計 |
省級立項認定 |
2020年 |
馬立峰 |
冶金機械軋鋼生産虛拟仿真系統 |
省級立項認定 |
2020年 |
馬立峰 |
畫法幾何與機械制圖(二) |
省級立項認定 |
2020年 |
薛愛文 |
破解機床傳動及其結構之謎——CA6140機床傳動及其結構虛拟仿真實驗 |
省級立項建設 |
2020年 |
張平寬 |
山西省高等學校精品共享課程項目
|
省級立項建設 |
2020年 |
郭宏 |
鋼結構 |
省級立項認定 |
2020年 |
高有山 |
起重機械
|
省級立項認定 |
2020年 |
文豪 |
帶式輸送機工作原理及設計分析虛拟仿真實驗 |
省級立項建設 |
2020年 |
周利東 |
挖掘的智慧——反鏟液壓挖掘機工作性能虛拟仿真實驗 |
省級立項建設 |
2020年 |
史青錄 |
特色引領、科教融合、多元協同構建新工科機械類人才創新能力培養與應用實踐 |
省級特等獎 |
2019年 |
馬立峰、馬麗楠、朱豔春、馬文娟、張鵬翀、宋建軍、張志鴻、李宏娟、薛愛文、嶽一領 |
融合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新工科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
省級二等獎 |
2019年 |
李海虹、郭 宏、劉 暢、白峭峰、王豔麗 |
工程碩士與設備監理職業資格認證對接的探索與實踐 |
省級特等獎 |
2017年 |
劉翠榮、王延波、闫獻國、張學良、黃慶學 |
”特色課群•實踐基地•教學團隊”一體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省級特等獎 |
2017年 |
陸鳳儀、徐格甯、孟文俊、陶元芳、文 豪 |
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省級一等獎 |
2017年 |
馬麗楠、馬立峰、王建梅、魏聰梅、張 洪 |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内容、教學目标的調整與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
省級二等獎 |
2017年 |
張平寬、王慧霖、韓建華、杜 娟、李淑娟 |
機械學科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 |
省級二等獎 |
2017年 |
連晉毅、張喜清 |
課程教學與學科競賽相融合的研究與實踐 |
省級二等獎 |
2017年 |
嶽一領、張志鴻、陸鳳儀、楊 文、衛青珍 |
第三屆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 |
國家級三等獎 |
2016年 |
馬麗楠 |
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決賽 |
省級一等獎 |
2016年 |
馬麗楠 |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首屆微課大賽 |
校級一等獎 |
2016年 |
馬麗楠 |
”特色課群•實踐基地•教學團隊”一體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
校級二等獎 |
2016年 |
陸鳳儀 |
《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内容、教學目标的調整與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 |
校級一等獎 |
2016年 |
張平寬 |
金屬結構課程考核體系改革研究 |
校級二等獎 |
2016年 |
楊明亮 |
《機制工藝學》精品課程建設 |
省級二等獎 |
2012年 |
張平寬 |
公差與配合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12年 |
王伯平、李萍等 |
澳门新浦新京娱乐校中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 |
校級一等獎 |
2015年 |
馬麗楠 |
《機制工藝學》精品課程建設 |
省級二等獎 |
2012年 |
張平寬 |
公差與配合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12年 |
王伯平 |
公差與配合課程實踐性教學改革研究 |
省級三等獎 |
2012年 |
王伯平、李萍等 |
地方高校實驗教學大平台的構建與實踐 |
省級一等獎 |
2010年 |
徐格甯、陸鳳儀 |
機自品牌專業的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 |
省級二等獎 |
2010年 |
張洪、陶元芳、李淑娟 |
互換性與測量技術課程立體式教材創新與實踐研究 |
省級一等獎 |
2008年 |
王伯平、李萍等 |
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課程體系課堂教學及實踐教學 |
省級二等獎 |
2008年 |
陸鳳儀 |
通用振動鑽削工作台研究 |
省級二等獎 |
2008年 |
張平寬 |
機械設計基礎實驗教學新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
省級一等獎 |
2007年 |
陸鳳儀 |
《機械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
省級二等獎 |
2007年 |
王春燕 |
《機制工藝學》教學内容創新與實踐 |
省級二等獎 |
2006年 |
王曉慧 |
工科院校專業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研究 |
省級二等 獎 |
2003年 |
陶元芳 |
工藝尺寸及其應用 |
省級三等獎 |
2002年 |
王曉慧 |